台灣麵粉工業相關協力組織
台灣麵粉工業的發展已經有將近六十年的歷史,其特色是前期受到政府的管制影響很大,尤其是1970年代石油危機造成通貨膨漲,政府為控制物價安定民生必需品,對重要之進口大宗穀物:小麥、黃豆及玉米三項,一方面准予實施聯合採購計劃進口,一方面設置平準基金協助掌握資源,安定廠商經營。
因為平準基金的設置,各麵粉廠所能獲得的小麥原料,受到配額的限制,最大的麵粉廠也只能分配到總進口量的百分之五,所以每家麵粉廠的規模都相差不大。加上配合政府的外交政策,指定小麥採購的國家,參加赴美採購團,長久以來已經習慣於使用美國生產的小麥原料。事實上因為有平準基金的機制,麵粉工廠在聯合採購時都會選購美國最貴最高級的各種小麥,原因在於麵粉工廠取得的小麥成本價格都是一樣,品質也是一樣。這種習慣已經成為自然,既使在取消平準基金之後,聯合採購的方式仍然沒有改變。這種制度讓台灣的消費者多年來享用到全世界最高品質的麵粉而不自覺。
台灣向美國採購小麥,最主要的協力機構是美國小麥協會,經過多年來的合作,台灣麵粉工廠的經營者和美國小麥協會已經有數代的交情,雙方的互動非常密切。台灣業者經常會組團前往華盛頓的美國農業部拜訪,也會派員前往堪薩斯州立大學及美國烘焙學院學習。
至於澳洲小麥管理局和加拿大小麥局,雖然不是主要的小麥採購地區,也依然是有多年交情的貿易伙伴。
中華穀類研究所的前身是為了推廣麵食的一個組織,後來成立教導西點麵包製作的烘焙班,最後成為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穀類研究所。該研究所是由麵粉公會及美國小麥協會和其它單位共同贊助成立的,對於麵粉工業的發展貢獻良多。歡迎到各機構的單元網頁參觀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