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麵粉廠股份有限公司 金剛經
Ta Fong Flour Mill CO., LTD.

首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讀經心得

19959  何澄祥  編撰


因緣際會

1995920日,美國小麥協會台灣辦事處的吳太太,看過我編撰的台灣麵粉工業美國考察遊記後頗為讚賞,認為我是個有慧根的人,因此送我一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希望我能在閱讀過後陶冶心靈提升意境造福人群。

本人一向遊戲人間玩世不恭,從未正式信仰過任何宗教,只是心中明白任何宗教都是勸人行善,利用精神信仰而發揮濟世的力量。家父雖未受過高深教育,但能以身作則指導家人,每當他去到任何宗教的寺廟或教堂,他一定會恭恭敬敬的站在正堂前行三鞠躬的最敬禮,只是他告誡家人「可信而不可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裡一部頗為著名的經書,過去只聽聞大名,從未窺視過全貌,實際上一般人若信手翻閱,難免不會被裡面艱深的文字給嚇退。更何況所敘述的道理是屬於高層次的精神意境,是屬於人生哲學的研究。有人說過,凡是各種學問推演到最高境界,又無法探索出真正的答案,那就是哲學。比如說,任何物質皆可被一分為二永不消滅,可是到最小的單位是什麼卻無法知悉,研究而能說出一套理論的人,我們尊稱他為哲學博士。

人生處處充滿著機緣,無意中從吳太太手中獲得了一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又承諾以一己的觀點寫出讀經報告,明知這是暴虎憑河,肯定是胡說八道。但我認為自己如同是一塊純淨的海綿,在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污點下,我可以輕鬆愉快盡情的在經書的領域中逍遙吸收,以兒童般無邪的觀點寫出我的見解。即使衛道人士可能會斥責我褻瀆聖靈,但我若無法踏出最困難的第一步,在錯誤中摸索學習過,他日如何能夠修得正果?

見仁見智

欲知我如何以不同的角度來觀賞這部歷經千年為佛教信徒所推崇的經書,請慢慢的隨著我一步一步的深入殿堂。

佛教起源於印度而流傳到中國來,中國人必須先到印度取得佛經,再翻譯成中文才有辦法於中國境內傳教弘揚法意。翻譯文字實在是一件困難的工作,尤其是風土文情差異很多的情形下,如何才能以信、雅、達的方式將原文表現出來?君不見現代的英語脫口秀笑話,要翻譯成中文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電影虎豹小霸王的主題曲:「Rain drops keep failing on my head.」,中文直譯為:「雨點不 停的落在我頭上」,有人翻為:「綿綿細雨灑青絲」,這其中的差異很大頗難評論。

古印度梵文翻譯為中國文言文,文言文又要翻譯成現代的白話文,若說不會失落掉某些東西,很難教我信服。而思想透過語文所能表達的意境又見仁見智,稍有不慎就會扭曲為完全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以自己的觀點來詮釋,想像一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我又如何在其中領悟到些什麼?至於有些人未深入瞭解其義,沒事就藉由誦經想要驅逐邪魔,我認為他一定會常常責怪抱怨誦經產生不了多大的效果。

開宗明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為「金剛經」,望文生義對一些意志薄弱的人頗有振奮作用。電影裡的大猩猩在紐約帝國大廈胡鬧,他的名字也叫「金剛」,很有無堅不摧的象徵意義。像我這種凡俗的人就會想像「金剛經」的咒語一祭出,對方就會像孫猴子一般,抱著痛頭滿地打滾。

麻煩的是,「金剛」雖有無堅不摧的象徵意義,但它的銳利卻是說一個人的智慧足以破除煩惱魔障。如果你的智慧不夠,那就銳利不起來。想要擁有智慧,至少得先將「金剛經」的內容加以融會貫通。

「般若」和「波羅蜜」都是梵文,翻譯的人找不到適當的中文,能簡潔的解釋這高深的名詞,只好原文照抄,留給大家無限寬廣的想像空間。翻譯的人愈輕鬆,讀經的人就愈頭痛了。因為譯者鳩摩羅什先生是印度人,死於公元413年,我們不能責怪他。

「般若」用簡易的說詞是體會、領悟、表達的意思。「波羅蜜」看起來像是很甜的鳳梨,感覺上是很好的東西,如果當它代表的是一種從痛苦、煩惱、苦澀中解脫的另一種安樂界,或許比較容易理解。至於「經」的意思,就當它是一種道理或是方法吧。

因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我的定義裡,它就是教人運用智慧來到達安樂界的指導原則。

金剛經不是一本教科書,也不是一本法術的咒語,它是佛陀與弟子對話的嘉言錄。佛陀是一位有高深智慧的古人,因為他對人生的看法有不同於常人的見解,自己又能言行一致,所以獲得眾人的敬重。一般人太固執於眼前所能享受的一切,又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擺脫因各種慾望所引起的痛苦與煩惱。佛陀以其無上智慧告訴人們,應該用什麼態度與想法,來面對人世間種種的困惑。

由於佛陀的觀念能使人們省思後獲得平靜,進而使人和人之間減少衝突對立,帶來安祥與和平,因此他的信徒日益眾多,大家對他的敬重之餘,發展成為一種神格化的禮拜制度。我想他本人也只好無可奈何的接受,這也是宗教為什麼會產生各種分支的原因。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記載事情如能將人、事、時、地、物說清楚,讀的人就比較容易進入狀況。這段說的是作記錄集經的阿難尊者,「如是我聞」的報導佛陀某次說法前的情況。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追隨佛陀行動,一起入城乞食,場面實在浩大。

佛教徒吃飯的時間在日中,約為上午九至十點鐘,過午不食為戒律。佛陀和眾人一樣,自己光著腳丫,穿著袈裟,雙手托缽去乞食,乞食止於七家或缽滿即回。飯後將袈裟及缽收好,洗淨雙腳後盤坐在座具上,準備說法。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至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往?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經若是沒有段落,同樣大小又很陌生的方塊字堆積排列在一起,看起來實在與群眾的距離相隔太遠,偏偏斷章取義也會引起許多誤會,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真是麻煩。不先斷句無法讀經,有無判斷錯誤不知道。

這段話說的是起承轉合的開頭,長老須菩提開始引言與佛陀對話,先恭敬的戴高帽子,說佛陀最會照顧眾人,教導他人,如果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句「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面提到很多次,解釋起來挺困難的,說「心血來潮想作善事」比較簡單,但一定會被修理。

總之,須菩提問若有人想作善事,要如何才能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為所惑?佛陀說,問得好!如此這般我將開始說給你們聽。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上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陀說,所有行善的人都應如此先有心理建設,不論眾人的出身如何?我們都應該去感化他,使他毫無障礙的進入「無餘涅槃」的世界,但是在幫助他人時,不可以心存你是在幫助他人,因為若是有這種想法,你就不是真的善人。

還有!作善事沒有一定的方式,若能隨心所欲隨時隨地不拘形式的幫助他人,他的福德將不可思量。這個不可思量,如同宇宙浩瀚般的毫無止境,無法想像更無法衡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現代人已經懂得這種語句的用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得到外在美。見不到內在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特別容易見證到看電視裡的影像,要能發揮想像力,提醒自己瑪麗蓮夢露這位尤物已不在人間,只是常駐我心。

斷章取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懷疑佛陀所說的這些高深道理,一般人會聽得懂嗎?

佛陀認為沒有問題,後世總會還有人持戒修福,他們看到這些道理,就會知道該怎麼去作,他們也會獲得應有的福德。

同樣的,既然我們在說道理,就是盡我們的力量去作善事,又何必懷疑這些道理的正確性,以及日後眾人是否能生實信呢?

一知半解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這段文章就比較玄,佛教的禪機常用這種方式表現。佛陀說出一句話,須菩提很小心的回答,要先說:據我所瞭解佛陀的義理哲學。和成功嶺上,班長教導擦槍的要求一樣,槍隻金屬部分要塗抹油脂保養,要看上去有油,摸起來沒有油,實際上有油。

台灣政壇有位蕭天讚先生非常倒霉,他沒有研讀過金剛經,當輿論攻擊他利用職權進行關說時,他一口咬定自己沒有關說。其實關心的去說說,也無大礙,但堅持沒有關說就犯了大忌,最後只好下台。如果他有所保留,事情發生時,用英語的慣用語法:『在我的記憶當中,好像沒有關說過…』,等證據確鑿時再說:『是的!當我盡力喚起我的記憶後,好像有過這麼一回事,不過…』,說不定不會落到這般地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與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這段要說的是佛陀認為,若有人能傾其所有來布施行善,那麼將會獲得無量的福德。同樣的,若有人能將佛理宣揚給他人,也會獲得無量的福德。

但是佛陀也沒有把握,是人可以獲得多少無量的福德?也不願人們有所為而為,是因為要獲得福德而行善。所以要強調是福德、非福德、名福德。這樣矛盾的說法,必須是有般若智慧的人才能明白,否則說得愈詳細,聽得愈糊塗。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我家的小孩和須菩提一般,有同樣的困惑。小孩在晚上就寢時,我會下令:「數到三睡著!」,「一、二、三!」,小孩乖乖的閉上眼睛,我又叫:「須菩提!須菩提!」,小孩張開眼睛高興的問:「是的!有何吩咐?」,我說:「要你數到三睡著,為什麼還沒有睡著?」

小孩乖乖的閉上眼睛,我又叫:「須菩提!須菩提!」,這次他學乖了,閉聲不動。我說:「少裝了,那有人數到三就會睡著的?」,「起來!起來!伏地挺身預備!」。我家的小孩他日若研讀金剛經,會很容易進入狀況的。

聽說各民族教養小孩的重點不同,悲情猶太人讓小孩站在高處,父母張開雙手作擁抱狀,小孩走過來後,父母突然後退,小孩跌落地面哇哇大哭,父母告誡之:「任何人皆不可信任,包括你的父母親在內。」

精明香港人教小孩收錢數鈔票,一百張大鈔數到九十九張即可,因若數到一百,多出來的非還給人家不可。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菩薩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然燈佛,我一直認為應該是燃燈佛才對,然燈佛所是釋迦牟尼獲得佛位的地方。

昨夜看電視,看到報導須彌山是佛教的最高聖山,是諸佛聚居的地方。東南亞各國的佛教徒都有興建代表須彌山的建物,在佛像圖畫也有須彌山的背景。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子,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子,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印度的恆河是條大河,恆河裡的沙子當然多到不可數。如果有善人拿出如恆河之沙一般多的財物布施,他的愛心無限,自然應該也會有福德無限。

不過,若是有人能領悟經說,宣揚經義,弘法他人,這個人的福德不會少於前者。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再說,凡是講經的地方,都應該像尊敬佛塔廟所在之處一般的尊敬供養。那位能夠受持讀誦經典的人,是位了不起的人,而經典所在之處,猶如佛在身邊,大家都應尊重,以禮待之。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這部經典的名字就叫它作『金剛般若波羅蜜』,不過,這個名字只是一種代表,不要以為它僅局限在這裡。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陀有沒有意欲要告訴大家應該如何去作?沒有!行善沒有一定的方法,師父帶入門,修行在個人,只要能夠明白佛陀的意思,自己應該想辦法去發揮運用。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子,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我們可以從外表去看到如來佛嗎?說不定你看得到,但是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如來佛,佛在你心中,當你行善昇華時,佛會莫測高深的出現在你身邊。

爾時,須菩提問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至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問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聽佛陀說到此處,感動得眼淚都流出來,他以為身受佛陀教誨,以他的功力能解其義,卻又擔心起後世的人,不知能否搞得清楚?所以說,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上無邊功德。」

佛陀告訴須菩提,成佛的人不要去擔心這些問題,行善的人普度眾生,既沒有一定的方法,也沒有一定的對象。如同台灣的交通那麼亂,與其去埋怨大家不遵守交通秩序,不如先問問自己有沒有把持得住?只要有人肯如此這般去行善,他就如同擁有我佛的心。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讀到此處,深為惶恐,好像佛陀已預言到後世有我這小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幸虧我只是說給自己聽,朋友聽說我在研讀金剛經,都表示非常的敬佩,至少我已經曾於其中受教。

不可思議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我覺得佛陀不應該講這種話嚇人,寫讀經心得是以自己的觀點將感受表達出來,其實我已盡力做到,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的程度。若有部份相異之處純屬巧合,我個人輕賤無所謂,不要禍及先世罪業應墮惡道。

佛陀一直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又怕眾人因此為得福德而去行善,心則狂亂,狐疑不信,所以苦口婆心,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須菩提一開始在最前面,問過的事又忘記了。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佛陀不厭其煩,補充說明,順便再把觀念重申一次。行善的人不能為行善而行善。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在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須菩提!當年我在然燈佛所獲得佛位的時候,我有沒有先說,我有善心要去行善?當然沒有!如果有的話,然燈佛就不會頒給我佛位,還讓我號稱釋迦牟尼。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如果有人不知道,說: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要告訴他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我的善心無法想像。既像是做善事,又不像是做善事,舉手投足就是在做善事。既然如此,就無所謂做不做善事了。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果然是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受益良多後,法力增進,佛陀還沒說完,他就插嘴,而且引用佛陀的慣用語,說是…、即非…、是名…。

佛陀並不生氣,再指出真菩薩要能通達權變。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佛陀利用和須菩提的對話,指出如來除了有凡夫能見東西的肉眼,天人能透徹明見的天眼之外,還有通達空無我性的慧眼,了知俗諦萬有的法眼,以及權實無礙的佛眼。

有了這五眼合於一身,世間萬物都逃不過如來的悉知悉見,圓融無礙之正覺。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多到不可數的恆河之沙,是佛陀常用譬喻很多的例子之一,眾人的心,想法之多,猶如恆河之沙,但如來悉知其心。心思一掠而過,隨即又有新的思想產生,以時間差而言,你所知的是那一瞬間。就像我們所看到的宇宙世界,那是許多光年前所產生出的影像。就如同你在空谷中聽到的回音,那是你之前的聲音。

所以故,你永遠捉摸不住剎那間,因剎那間已成永恆。過去的心不必得,現在的心得不到,未來的心還未到,這樣你能得到何種心?順手一撈抱滿懷。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時間已經過得差不多,佛陀用很多時間對話,怕大家掛一漏萬記不清楚,最後再來一次總複習。但是佛陀又不願被認為是在洩漏考題,因此警告大家不可謗佛,雖然他有教導大家,但並非是在說教,只是用說教來形容而已。

意猶未盡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勸人行善,即是普度眾生的工作之一,要普度眾生,又要沒有普度眾生的念頭,這會產生疑惑,「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有疑惑,就會有很多人用更教人迷惑的解釋,來說明佛陀的本意。愛惡在一念之間,是不用解釋的,能解釋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不相信可以去問一位有教養、有財富的人士,為什麼他要在超級市場裡面順手牽羊?我說天人交戰輸了,你還是會問,為什麼?能回答的是哲學博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受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佛陀前面說過,若有人能傾其所有來布施行善,那麼將會獲得無量的福德,這裡則說菩薩不受福德。我在管理公司也有同樣的想法,我們要求員工準時上班、準時下班,若有加班則發給加班費。但是對經理人則不規定需要打卡考勤,當然也沒有加班工作發給加班費的情形,經理人的主要職責是將經營目標達成,以成果來論英雄。所以經理人在目標達成前,沒有工作時間的限制。

只是經理人若是沒有豁達的心胸,認為自己超時工作非常辛勞,應該也要有加班費可以拿,此人已不具備經理人的特質,除了說,經理人不應貪著外,不知還有無其他方法?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說義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知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賽、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讀後我見

我拜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方式是這樣的,首先是將經書翻閱瀏覽一遍,發現根本是看不懂,那是一種很大的挫折,也激發起我要瞭解它的鬥志。接著再看一遍陳高昂先生作的「金剛經今譯」。這下子看到許多參考資料,心情也篤定得多了。

本想先在紙上寫下讀經綱要,寫了幾個字,就覺得這樣作會很累人。直接就用電腦打字,先寫下因緣際會和見仁見智。接著將整篇佛經不分段落、不加標點符號的打完。在作業的時候,發現裡面有太多重複的文字及段落,光是「須菩提」三個字,就如同恆河之沙那麼多。幸好現代文明科技幫了我許多忙,可以用複製的指令,減少打字的次數。一面打字,一面想到古人光是抄寫經書,不知要耗費掉多少寶貴的青春?

經書全部打完之後,接著要去分段落、加標點符號。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少數地方是依我自己的意思去分段落的,大部份以陳高昂先生作的為主。段落和標點符號的不同,會產生迥然不同的解釋,而對話者的口氣也變成由我來詮釋。這好像是用同一個劇本,分別由不同的演員來表演一樣。

最後,我才在段落中加入自己的感想。坦白的說,我用這種速成法讀經,感受既直接又快速,可以很快的就切入重點,吸取其中的精華。我從一無所知,抱著虔敬的心情,到鯨吞蠶食融入經書裡的世界,我可以揣摩佛陀接下來,要說的是些什麼。這樣形容有點過分,太大不敬了,但是我認真的時候,很容易身同體會,這是我不應該講出來的優點。

經書中有許多典故,必須是虔誠信仰的人才會去深入的瞭解,我是一知半解的擇要通過。重點不在那典故,而是借用這些典故想要表達的精神。記得我說過嗎?我英文程度不好,但是長門是片語及閱讀測驗,英文單字若是標上頭尾兩個字母,我就比較容易確定是什麼字。

佛學影響

我讀完經書後,發現東方民族受佛學的影響很深刻,比較起西方哲學似乎少了一些科學精神,多了一些模稜兩可的看法。佛家講究意境玄機,不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應該如何去作,要大家自行思考最正確的作法。這樣的結果,使眾人在說話時有過多的保留,爭相以捉摸不定的言語表達,而他人則自以為是的斷章取義,最後則是爭辯得面紅耳赤,誰也不必負責任。

在路上開車的時候,我常看到許多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車,有逆向行車、有闖紅燈、在轉向車道直行、十字路口越線停車、路肩行車、路口前駛在慢車道等種種現象,我認為交通規則,甚至任何法律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是參考用的,只要他們主觀認為沒有關係,這樣做有何不可?至於會發生車禍是福德不可思議,自己倒霉碰上了。據說泰國的司機,開車前是察看乘客的壽紋,而不是去檢修汽車失靈的煞車。

我覺得精神與物質都是同等的重要,兩者也不必嚴格的畫分界線,在心靈的層次當然要有超脫的意境,在現實的生活裡則要講究方法,譬如以眼不見為淨的方法來排放工廠的污水,卻不知該用具體有效的方法來防治污染,豈可以姑息同情的態度暫緩取締?西洋人並不見得比東方人更守法,而是西方人懂得嚴格的執法。同時西方人比較懂得用單純的方法處理事情,譬如說,他們聚餐時會先說明該如何付帳,不像我們常會吃飽後,由臨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搶著去付帳。

君不見金融風暴一發生,眾人圖在櫃台前搶著擠兌,這在西方國家,眾人若不在櫃台前的黃線後排隊依序前來,辦事員乾脆就封關束手不理,看你怎麼辦?到迪斯耐樂園排隊,只見用幾個圍桿排列組合,眾人如走迷宮,在最小的面積裡,容納所有等候的人,即使你想插隊,也無懈可擊,然而面對殘障者,他們又有禮遇的方法。殘障者的停車場沒有人敢去佔用,而我們取個模稜兩可名稱的「博愛座」,常被認為自己需要愛的人先來先坐,為什麼不明文規定具備何種條件的人才可以坐?其餘人等坐上去就要判徒刑?我想只因我們的腦海中,充滿了佛學思想,不願意以太有形的方式,去表現該做的事情。

自以為是

加諸於己身的世間萬物,要想得開、看得開,不必太執著非如此不可。

一群盲眼的瞎胞沒看過大象,當他們圍繞著大象時觸摸時,各有各的觀點,明眼的人說他們會爭吵,是想當然爾的猜測,說不定他們會互相參考意見,將大象的模樣拼湊出來。

想起一個故事,說有位老和尚,有弟子因對某事的看法互異,分別向老和尚請益,甲弟子陳述過後,老和尚說:「你說的對!」。乙弟子也進來向老和尚陳述相反的意見,老和尚聽完後說:「你說的對!」。服侍在身邊的丙弟子看完全程滿頭霧水,以為師尊老糊塗了,便提醒老和尚,他二人的意見完全不同,為何師尊都回答他們二人說的對?老和尚一點也不訝異的說:「你說的也對!」。

企業界有位Mr.So.先生,他的部屬進來報告事情,他的回答一律是:「So?」,他並沒有精神病,而是在等待部屬進一步的把事情的作法,完整的陳述出來。我們常會不自覺的往上授權,希望上級能把燙手的問題解決,而本身缺乏完整作業的擔當。如果我們光是考慮自己的立場,說出的話都自以為是,那當然說的對!

我也有自以為是的劣根性,套句中共領導人的說詞:「我說的就算了!」


2007年2月19日大年初二

有人說,金剛經很難理解,我卻不以為然,因為整篇的重點就是要求眾人不拘形式的行善而已。某些事情對專家而言輕而易舉,對門外漢而言,就是說破了嘴唇也不得要領,還要討價還價個半天。到如今,我才領悟到為什麼吳太太說我有慧根


Go Top 

金剛經

讀經心得

金剛經讀經心得

紐西蘭遊記

西班牙遊記

俄羅斯之旅

俄羅斯之旅

俄羅斯之旅

俄羅斯的俊男美女

莫斯科紅場前教堂

何澄祥 編撰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中市東區東光園路345號       345, Tung Kuang Yuan Road, Taichung,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EL:886-4-22111161   FAX:886-4-22112165   E-mail:[email protected]  

管理員 Sean Ho   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台灣區域競爭力學會

台中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

大豐麵粉廠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