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麵粉廠股份有限公司 副產品
Ta Fong Flour Mill CO., LTD.

首頁 向上 產品廣告 產品型錄 小麥胚芽 副產品

 

副產品


生活小常識

麵粉工廠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主要生產原料只有一種,就是不同蛋白質含量的「小麥」,通常我們會稱之為「高筋」、「中筋」或「低筋」小麥。

高筋小麥的蛋白質含量高,適合磨成製造麵包的麵粉,因為麵糰經過攪拌之後,蛋白質會形成有彈性的網狀結構,將空氣包圍在麵糰內部。麵糰再經過醱酵放入烤箱,內部含水份的空氣遇到高熱膨脹,將麵包產品的體積脹大,經過烘焙固定形狀,就成為組織綿密鬆軟可口的麵包。如果麵粉蛋白質的品質不佳,無法產生良好的網狀結構將空氣保留在麵糰裡面,做出來的麵包就不會有很好的外觀,而且品嚐的口感不佳。

製作「油條」需要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麵粉,我們可以在早餐店看到現場炸油條的實況,一條小小的麵糰經過高溫油炸之後,變成壯碩酥脆的油條。油條內部有許多空心的組織,那就是優良蛋白質所產生的效果。

製造包子、饅頭等產品也需要蛋白質麵筋將空氣包圍在產品內部,只是不需要有那麼大的效果。因此通常只要使用中筋的麵粉即可。

至於製作蛋糕產品,其麵糰經過烘焙膨脹的方式不能依賴蛋白質,因為蛋白質遇熱定型的口感會比較粗硬,不適合蛋糕產品講究入口即化的要求,因此製作蛋糕的麵粉不能含有太多的蛋白質,我們稱之為「低筋麵粉」。蛋糕麵糰的膨脹方式要依據不同產品,使用油脂、雞蛋或蘇打粉等可以使體積輕微變大的材料。


麩皮

每顆小麥在磨製麵粉的時候,愈靠近表皮的部份含有愈高的蛋白質,但是它的灰分(雜質)也愈高,不適合作為高級麵粉之用。

通常小麥的外殼在剝取之後,是為「麩皮」。高筋小麥顏色較深,稱之為「紅麩皮」。低筋小麥顏色較淺,稱之為「白麩皮」。麩皮富含纖維質以及多種營養素,是上等的動物飼料基本素材,其效果與玉米接近。

如果將整顆小麥磨成麵粉,稱之為「全麥麵粉」。其口感比中心部位的「粉心粉」差,但可對人體的健康提供完整的營養成分。


粉頭

麩皮的下一層可分為二種次級粉,其一雜質多,粉質少的部份稱之為「粉頭」,通常也是當作海產及動物之類的飼料,可以養育出壯碩的魚類及家禽。其二為粉質多,雜質少的高蛋白質部份,稱之為「洗筋粉」,專門提供給「麵筋」生產工廠洗筋之用。


洗筋粉

所謂「洗筋」是將洗筋粉加水攪拌成麵糰之後用水沖洗的動作。稱為「麵筋」的蛋白質部份會沾粘在一起成為一糰,其餘澱粉質的部份則沖刷另行收集,乾燥後成為澱粉,另有他用。

將麵筋切成小塊加以油炸,會形成中空球狀的乾麵筋,將乾麵筋加水調料烹煮,或加入花生裝成罐頭,就是台灣人早餐吃稀飯時最有營養的副食品。

總之,整顆小麥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在磨粉過程之中也都沒有浪費的部份。台灣生產稻米,人民以米食為主,但是麵粉業者也積極的推廣麵食,因為麵食可以補充米食的營養成分,所以台灣人民從兒童成長開始,若能搭配麵食提供成長的必要養份,使發育更為健全,其體格一定能夠又高又壯。


 

麵包

現代人大魚大肉已經不稀奇,上哪找好館子好像才是令人傷腦筋的事。然而有時候我們都忘了,一口最樸實、充滿香氣而有咬勁的麵包,緩緩地嚼,齒頰間滿溢的大地收成的芬芳,是一種幸福單純的感動。有時候減法反而是一種收穫,細細的品嚐,是一種體會真實擁有的幸福。原來快樂,從未遠離,只是忘記。


【中國觀點】

麵包
bread

【摘  自】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mianbao
【中文詞條】麵包
【外文詞條】bread
【作  者】楊銘鐸 陳希浩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輕工/輕工/食品工業/食品加工和製品/糧食加工/烘焙食品/麵包

以麵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加入酵母和水調製成麵糰,經醱酵、烤製成表面呈棕黃色的乾皮、瓤部呈有彈性的海綿狀組織的產品。

麵包長期以來是很多西方國家人們的主食。麵包中含有一定量水分,入口接受性好,能保鮮數日,冷熱食用均可。製造過程中經過醱酵,所含澱粉和蛋白質經過初步分解,再加上多孔狀的組織,攝食後消化吸收率高。隨著食品工業技術的進步,麵包製品已能較集中地大規模高效率生產。製造麵包可以分一次醱酵法(直接麵糰法)和二次醱酵法(酵麵和麵糰法)。二次醱酵法生產的麵包,與一次醱酵法的比較,具有體積大、柔軟、氣泡細密、風味好、老化速度慢、酵母用量低等優點,但所需設備、廠房、勞動力較多,生產週期也較長。二次醱酵法的工藝流程為:原材料處理、第一次調製(酵麵調製)、第一次醱酵、第二次調製(麵糰調製)、切塊、搓糰、中間醒麵、成型、最終醒麵、烘焙、冷卻、包裝。經成型並經最終醒麵後的麵糰(麵包胚)送入烤爐中烘焙。現代大型烤爐多為傳送帶隧道式或疊片隧道式。烤爐分成幾段,可以控制在不同的溫濕度。0.5kg麵包在215225下約需烤1723分。

預烤麵包能使消費者免去親自製作的過程,又能吃到出爐的熱麵包。工廠將製備好的麵包坯在較低的爐溫下烤製較短時間,使澱粉糊化,麵糰外廓固定,但不使表面變成棕黃色。消費者只要在食用前將其在正常的爐溫下進行復烤,就能得到新鮮的具有烤焙香味和口感的麵包。

麵包的商品名稱很多,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一、軟式麵包:糖、油、蛋、乳等配料量較高,成品質地較為柔軟,又稱為重料麵包、甜麵包、點心麵包。二、硬式麵包:糖、油等配料量較低,成品質地較硬,又稱素料麵包、淡麵包或鹹味麵包、主食麵包,一般為枕形、梭形。各種麵包共同的品質要求為表面色澤金黃或棕黃,均勻一致,光滑清潔,形狀大小一致,有香氣。橫剖面氣孔細密均勻,比容在3.4以上,富有彈性,口感鬆軟且有新鮮感,不黏,不牙磣,不酸,中心部位水分為34.044.0%。


【西方觀點】

麵包
bread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麵包
【外文詞條】bread

知識分類:生命科學:食品

以麵粉加水揉和,有時經醱酵然後烘焙而成的食品。史前即為主要食品,最早的麵包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約在12,000年前,大概是用舂碎的穀物和水捏成麵糰,攤在燒熱的石頭上烤熟。埃及人發現麵糰醱酵產生氣體,可製成膨脹鬆軟的麵包。他們還發明了原始烤爐。最古老的扁平麵包現在仍在食用,尤其在中東和亞、非地區,主要原料有玉米、大麥、小米、蕎麥(這幾種原料缺乏使產品膨鬆的麵筋,即彈性蛋白質)以及小麥和黑麥。印度人常吃小米麵餅及全麥粉脆餅,拉丁美洲普遍食用玉米粉製作的圓餅,巴西用木薯粉做小餅。

雖然遠東人喜食大米飯,但20世紀後半葉,麵包的消費量也在不斷增加。用黑麥製作的醱酵黑麵包在德國、俄羅斯和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十分普遍,添加小麥麵粉的黑麥麵包在美國很受歡迎。精白麵包用篩過的麵粉作原料,全麥麵包則用未經篩過的麵粉。麵筋麵包因除去了大部分澱粉,含碳水化合物較少。維也納及法國麵包形狀細長,外殼較硬。其他類型有小麵包、化學醱酵的快製麵包及酵母醱酵的甜點心等。發麵雖然起源於自然醱酵。但用人工培養的酵母穩定性好,醱酵快,產品質量均一。麵包製作技術革新還包括改善溫度控制、工藝過程、燃料與冷凍設施。現代麵包生產已高度機械化。麵糰混合有直接法、兩段法和連續法之分。小麵包廠常用直接法,即同時混合所有成分。兩段法先混合一部分成分,醱酵膨脹後再加進其他成分,切成適當大小放在烤盤上醱酵,然後使烤盤通過連續烤爐製成麵包。連續混合法可以減少許多操作程序。


烘焙
baking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烘焙
【外文詞條】baking

知識分類:生命科學:食品

用乾熱方法,特別是指在某種爐子中,焙製食品的過程。烘焙製品包括各種各樣的食品,如麵包、麵包捲、曲奇餅、餡餅、油酥點心和鬆餅。

最原始的烘焙方式可追溯至史前時期。最初人們不過是在陽光下將穀粒曬乾。以後又在水中煮熟穀粒,再將煮爛的麵糊攤在燒熱的石頭上攤製成一種樣子很像墨西哥玉米粉圓餅那樣的扁平麵包。

能使麵包質地鬆軟香味誘人的醱酵方法逐漸發展起來。一般認為是埃及人首先在焙製烘焙食品中使用醱酵方法,最早使用烤爐的也是埃及人。到西元前3世紀中期,埃及人已經發明了與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烘焙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的烘焙方法。

此後許多世紀中,雖然羅馬人作了某些小的技術改進,烘焙方法沒有什麼大的進步。直到19世紀中期的工業革命使烘焙技術才得以迅速發展。所用原料的品質提高了,自動化開始取代費時的人力加工方法。這兩方面的進步建立起烘焙工業,並在20世紀用效率高性能好的機械生產出各種各樣的食品。

有些烘焙食品是不醱酵的(如硬皮餡餅、墨西哥玉米餅和類似的印度薄餅〔chapatis〕)。但是,許多現代的烘焙食品都經過醱酵,這對其味道和質地來說都非常重要。只有小麥粉和黑麥粉具有麵糰最初膨脹所必需的品質,而尤以小麥粉更佳。儘管在烘焙中使用各種不同的麵粉,欲使醱酵達到某種所需的程度,必須加入一定量的小麥粉。小麥粉與水混合時,其蛋白質成分,即麵筋,可形成有彈性的網狀組織,從而保住大量由醱酵劑在作用過程中釋放出的氣體。

在麵包和某些其他較甜的麵包捲和油酥點心中,都用酵母(含有發麵酵母菌株的活性細胞)來醱酵。它能使麵粉和其他原料中的糖醱酵,產生二氧化碳和乙醇。另一種醱酵方法是使用酵頭,它含有能使糖醱酵的產酸菌。酵頭具有獨特氣味,常用來製做黑麥麵包。鹹麵包具有特別的香氣和味道,使用醱酵粉和酵頭作醱酵劑。

夾心蛋糕、餅乾、曲奇餅和鬆餅這類較甜的烘焙食品利用化學反應而不是醱酵劑來醱酵。使用得最多的是碳酸氫鈉(小蘇打),但必須與中和酸配比適當,以便產生足夠的二氧化碳。醱酵粉就是蘇打與酸性物質的混合物,其配方也可用於調節氣體釋放的時間。這類烘焙食品一般採用較軟的麵粉,其麵筋含量比用於酵母醱酵食品的為少。因此,這種麵糰不能保住較多的氣體,做出的食品一般密度較大。

麵糊醱酵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是從空氣中將氣泡混入麵糊。這只能通過加入一種原料(通常為蛋白)來完成。蛋白很容易被攪出泡沫保住氣泡。這種方法可製出特別鬆軟可口的食品(如天使蛋糕和海綿蛋糕)。

除了麵粉、水和醱酵劑以外,烘焙食品另外一些重要原料有起酥劑(油脂、黃油、植物油、豬油)、雞蛋、牛奶和糖。起酥劑可使麵糰更易於加工,做出的食品更柔軟,同時在許多情況下還可增加香味。如上所述,蛋白常用來使烘焙食品質地鬆軟,充滿氣泡。蛋黃可改變顏色、風味和質地。牛奶用於提味。糖用於提高甜度和幫助醱酵。

大量生產的糕點廠採用各種技術,從小型商號採用的簡單家庭烘焙方法到大規模生產操作中採用的高度複雜的自動化設備。但是,即使在許多大型的糕點廠中,成批烘焙的基本步驟仍然未變,只不過原料用量增加了。由電腦精確稱量的原料首先混合成麵糰或麵糊。這有時是在大型的帶有旋轉攪棒的臥式機器上使其混合均勻;有時在巨大的和麵盆中製成。這種和麵盆和家用的和面盆很像,不過尺寸要大得多。對於酵母醱酵的食品,和麵常常分為兩個階段,以便有一個醱酵的過渡時期,以及有可能處理因各批原料不同而產生的變化。原料攪拌好後(在用酵母醱酵的情況下,當麵糰適當醱酵後),根據產品的不同使用一系列複雜的機器將麵糰或麵糊分開並放入特殊的模子內成形,以供最後烘焙。然後,將這批產品放入烤箱按要求進行烘焙。

除了成批處理方法外,另一種方法是連續生產法。這種方法通過加工機械連續加工麵糰或麵糊,而不是像成批法那樣分批處理。原料以液體或半液體狀態混合並醱酵,然後做成一塊塊連續不斷的麵糰或麵糊長條以一定的速度送出和麵機出口並切成均勻的單塊,或將倒入標準容器內,在傳送帶上緩緩進入一個開口的烤爐。


三明治
sandwich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三明治
【外文詞條】sandwich

知識分類:生命科學:食品

以兩片麵包夾幾片肉、乳酪或其他食物為基本形式的食品。雖然這種吃法與肉和麵包一樣古老,但採用這一名稱還是在18世紀,由桑威奇伯爵約翰孟塔古(John Montagu)命名,因他將切好的麵包片夾著肉片,拿到牌桌上邊玩邊吃。這種製作方法很快在大陸上風行,此後,由於製作簡便,易於攜帶和變化無窮的配方,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西方食譜中。

任何一種麵包或麵捲,任何一種便於食用的食品,無論是熱的或冷的,都可製成三明治。英國飲茶用的三明治用魚醬、黃瓜、水芹菜或番茄夾在薄麵包片中。斯堪的那維亞三明治無面上一層,但用精緻的魚、肉片和沙拉覆蓋。在法國用麵包捲製作三明治。美國創造了精巧的三明治配方,以總匯三明治和勞本(Reuben)三明治最受歡迎。前者夾雞或火雞肉片、鹹肉、萵苣、番茄,後者夾醃牛肉、瑞士乳酪、泡菜,並用俄式澆頭蓋在黑麵包上烤熱後食用。熱三明治,如著名的到處可見的小麵包夾牛肉,是美國營養食品中的名產。夾花生醬和果凍的三明治是美國小學生的主要食品。


 

金剛經

讀經心得

金剛經讀經心得

紐西蘭遊記

西班牙遊記

俄羅斯之旅

俄羅斯之旅

俄羅斯之旅

俄羅斯的俊男美女

莫斯科紅場前教堂

何澄祥 編撰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中市東區東光園路345號       345, Tung Kuang Yuan Road, Taichung,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EL:886-4-22111161   FAX:886-4-22112165   E-mail:[email protected]  

管理員 Sean Ho   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台灣區域競爭力學會

台中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

大豐麵粉廠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學工作室